第16节(2/2)

留下的江曼珠一个人坐在大厅凳子上,有些茫然疑惑,她没夸过小北吗?不是啊,每次跟小北去干活时,还有……饭桌上,她都经常夸着小北,不是吗?

毕竟人家小北才是割猪草二人组的扛把子啊!

总不会是……嫉妒小北有人夸,他没有人夸吧?

没心没肺的江曼珠不是特别敏感的人,更没将黎临西的异样放在心上,最多就归功于大男主的优秀之处。

晚上吃饭时,香喷喷的肉勾起了所有人的馋虫,江曼珠特别夸张,“临西,多吃点肉!”

先是给临西夹肉后,紧接着转头看向刘菊妹,“咱们临西可辛苦了,得多吃点补补,上山砍柴就我们家临西最厉害,妈可不知道,临西扛起……”

巴拉巴拉的从扛树到下地干活儿满工分,将黎临西从头到脚夸了一遍!

当妈的哪个不喜欢自己儿子被夸?这不,刘菊妹满脸笑容,“是啊,我们临西辛苦了,来,多吃点……”

刘菊妹很喜欢现在家里的热闹,临西不爱说话,小北又憨憨的,也就只有曼珠能跟她说说话了。

而且,有曼珠照顾小北,她很放心。

江曼珠见刘菊妹一起成立‘夸夸帮’的赞美黎临西,立即笑盈盈的看向了黎临西,给他一个‘k’,不要吃醋,你弟弟有的,你也有!

黎临西听着妈和江曼珠的轮流夸赞,有些无语的看着碗里的肉。

“临西怎么不吃啊?妈煮的很好吃啊,小北你说是吧?”江曼珠似乎察觉到黎临西为什么看着碗不吃饭,啧,她还没开始吃法呢!筷子还没用过呢!

单纯讨厌她?不可能!她勤快又嘴甜,又消除了偏见,他们乃是友好和善相亲相爱的一家人!

“对,超级好吃。”小北都顾不上说话了,努力干饭中!说话都不清晰了,嘟囔的点头。

今晚,我要干三大碗饭!

刘菊妹看向了三儿子,眼中带着点疑惑,似乎在问黎临西,难道煮得不好吃吗?怎么还不吃啊?

黎临西能怎么样?还不是唯有在心里叹息一声,味道还是曾经熟悉的味道,是他思念的味道……

垂着眉,没有被人发现他此时的神色,其他人也没注意,努力干饭!!

又是饱饱的一顿,江曼珠摸着自己圆滚滚的肚子,真撑,“我不行了,妈,你的手艺超级棒,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顿。”

江曼珠半坐半躺的靠在椅背上,漂亮的脸蛋布满慵懒的笑容,赞美的嗓音有些甜,“看我都吃撑了。”

“哈哈,哪能是我的手艺问题,肉还能不好吃不成?”刘菊妹虽然嘴巴这么说,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。

“好吃,肉最好吃了。”旁边也将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小北跟着点头,还发出感慨,“要是天天吃肉就好了。”

“想得美!半个月能吃一已经很不错了!”刘菊妹觉得这话真是痴心妄想,有多少人一年到头一次肉都吃不了?

这还是以前的情况,现在可能手头还算宽裕一丢丢,刚有了临南的那份抚恤金,可日子总要过下去的,抚恤金总会用光的一天。

只是,看着曼珠和小北都这么开心,她也不想在饭桌上谈及这个令人扫兴的话题。

“嘿嘿嘿。”小北憨憨笑着的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,可能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梦想有些痴人说梦了。

江曼珠:会的,未来的生活,会越来越好,想要天天吃肉完全不是问题了……

感谢这个艰苦年代为国家奋斗的每一个人,不管是哪一行哪一业都是。

黎临西望着这一幕不说话,只是心里酸软酸软的,看着他们笑得开心的一幕,不由扫了一眼那瘫尸般的江曼珠身上,罢了,妈和小北开心的话,养着她也无妨。

江曼珠才不管这会儿的黎临西在想什么,她现在开心得很,吃饱就有些犯困,帮忙收拾碗筷后就睡觉去了。

可能是累着了,一躺下就睡着了,睡着前还迷迷糊糊的想:吃饱就睡,猪一样的生活,我肯定很快变胖了。

第二天,江曼珠跟小北去割猪草给养猪场大婶送去,那大婶正拉住了江曼珠:

“江知青,你知道吗?哎哟,大队长家闹起来了。”养猪大婶这会儿闲的没事儿干,又没人跟她说八卦。

“什么?”大队长家?江曼珠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,好奇的问了一嘴,“因为什么啊?”

“还不是大队长家的闺女,啧啧,都没人像大队长家那么宠闺女的,这不,现在又看上了个知青,那些知青……”

“咳咳!江知青,我这不是说你,我们都知道,你是个好姑娘!”突然反应过来,又赶紧解释。

“婶子,我知道,你不是针对我,你还没说,大队长家的闺女咋了?”江曼珠无所谓的摆摆手,大气的劲儿还是让婶子蛮喜欢的。

昨日——

苏倩倩与罗良策分开后,少女怀春的回家。

苏倩倩不是个可以隐瞒自己心事的人,这不,中午吃饭的时候,苏倩倩就不是个心思深沉的人,扭捏的要跟她的老母亲提及这件事儿。

不过,不是说换工作的事情,“妈,我要嫁给罗知青。”

一句话,所有人都抬起头看向她,满是震惊,以为自己听错了,“你说什么?”

“你要嫁给谁?罗知青?就是他哄骗了你?”大队长愤怒的大拍桌子,恨不得让儿子去将罗知青给揍一顿。

那些知青什么想法,他能不知道吗?不就是想着借用他的身份,哄骗了他的闺女,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儿?

下乡的知青绝大多数都不会怎么好过,干活的力气不如村里生长的壮汉,挣不到工分就没有粮食。

除非城里的父母有支援,可这年头最伟大的人号召人多力量大,鼓励多生育,每家每户最起码都有两三个孩子。

又不是每个都是职工,养得起自己和一家子就很不错了,哪儿还有空余寄给下乡的儿女?

所以,大部分都得靠自己,这罗知青,名为罗良策,刚下乡时,是长得斯斯文文有些白净,一看就是文弱书生不太能干活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