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(2/2)

太上皇的人在各州散播消息,将荆南缺各种物资的消息传了出去,就跟当时江州那边一样,光基础建设就能让一批辛勤劳作的人,能够凭自己的双手吃上饱饭,另有一些小商贩们,靠经营木料石材的,做小食摊子的,只要不惧奔波,都能在这两地谋到能令家庭富裕的出路。

崔闾是不会在这些小生意上抠抠搜搜的,包括来做工的百姓,就像徐应觉想的那样,似个冤大头般,将钱往平民百姓的兜里送。

前前后后大几百万两,他全都投进了荆南的建设改造中,等皇帝也要在海航线上渗上一脚的消息传出来后,那些刚刚花光家中储存,买地建房造屋的人,一时间全都傻眼了。

派了徐应觉前来说项,想将送到崔闾手上的银钱要回去,不是说地不要了,是缓一些时日再来交,为防崔闾不信任他们,他们还让徐应觉带了家中珍藏,用那些古玩玉器押一押。

崔闾两手一摊,告诉傻眼的徐应觉,钱没了,都花出去了。

徐应觉不信,崔闾掏出了账册,那一笔笔订购建筑材料的定金,全清清楚楚的记在了上面,包括用工工费的钱,全额提前预支了出去,当真是一文钱没留下。

后续便是太上皇的人,携带大量现银,与那些人家用固定资产抵押出了真金白银,然后与皇帝争取同一趟船的,准备去海上捞金。

徐应觉隐隐察觉到了不对,他是知道崔怀景和崔闾之间的猫腻的,可他却又具体说不出个章程,最后没办法,将秘信递到了皇帝那边,想当然的,太上皇这边也知道了他的怀疑,与崔闾闲话时,还夸了他一句敏锐的话,只到底通过拉媒保纤谈买卖土地一事,知道了这人的政事方向,与他们的不同,即便这人聪慧可用,却也不能用。

梁堰那边是在后头察觉出了荆南土地的事,他身后自然也有富绅眼搀这块肥肉,只这时皇帝也要参与海贸的消息已经散播开了,他们在眼前利益,和长远利益之间犯了难。

崔闾既然想要一网打尽,自然各方资财都是不想漏过的,一封信将航船货物将满的消息散了出去,激的他们没有过多犹豫的,就将手中银钱全投了海贸,转头却来问崔闾,能不能用手中固定资产与他置换荆南产业田。

能,必须能!

这消息叫徐应觉知道后,人带着他背后的富绅来质问他,凭什么之前他们不能用珍藏抵押,现在到了梁堰这里,就能用资产置换了?这不公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