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(2/2)

翰林院有专门腾出来的大房间用来开会, 宋声不知道路, 他一路跟着人群过去, 路上有个同僚倒是个活泼的个性,主动上来与他搭话。

“你就是宋声吧, 今年的新科状元, 听说你还是三元及第, 是真的吗?”

宋声看对方自来熟,说话也不拘谨,便也搭话道:“嗯,是我,不知道这位兄台怎么称呼?”

“我叫卢修文,是去年来翰林院的, 现在是正七品的编修。”

“原来是卢兄。”宋声听着他的名字有些耳熟, 想起当初会试结束后有学子过来同他道喜, 当时好像有个叫卢修永的。

名字这么相像, 难道是有什么关系?

“不知卢兄可认识一个叫卢修永的举子?”

“认识啊,他是我堂弟。怎么, 你也认识他?也对,他也是你们这一届的考生,认识也不奇怪。”

原来对方是堂兄弟,怪不得名字这么相像,应该都是范阳卢家的人。

因着原来卢钰卢县令的关系,宋声对范阳卢家印象还不错。

宋声看对方不像是那等油滑之人,便多说了几句,“当时会试放榜后,你堂弟过来与我搭过话,算不上认识。对了,他今年考的如何?”

“还行,是二甲进士,去了一个小地方做县令历练去了。”

卢修文又说道:“你跟我们兄弟俩还挺有缘的,看在有缘的份上,以后你在翰林院有什么不熟的可尽管来问我!”

“那就多谢卢兄了。”

卢修文是范阳卢氏的人,在翰林院待了一年,这般性子树敌也有不少,其中就有一个同品级的编修李瑜。

李瑜不是出身高门大户,但家中父兄也都是做官的,只是与那些士族子弟相比还是差得远。即便是他考上了榜眼,如今却和不是前三甲进士出身的卢修文平起平坐,都是七品官,他心中不满已有多时了。

这会儿李瑜见他俩走路都在说着悄悄话,忍不住出言讥讽:“卢修文,这是来了个状元出身的修撰,你就迫不及待的贴上去了吗?也不看看自己身上什么功名,一个不知道排到多少名的进士,不过是仗着家中蒙荫,才做了这七品的编修,人家可是状元,这其中相差多少,自己心里没点数吗?”

卢修文一听急了,他是个坐不住的性子,就是看宋声一个状元,刚来翰林院,也没人跟他搭话,新来的榜眼是个年纪大的,处事圆滑老道,探花蔡青云出身河南蔡氏,不缺上赶着搭话的人。只有宋声一个状元孤零零的跟在这些人后面,他瞧着有几分可怜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