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上召陈王进京,跟宋声也没什么关系。宋声听过之后,也就没在意。
然而过了几天之后,不仅只有陈王进京了,还有外地几个士家大族的话事人全都进京了。其中就有蔡青云的祖父蔡文奎。
这些个士家大族是皇帝最头疼的,因为他们最主要的势力不在京城,而在当地,可谓是当地的地头蛇一样的存在。
比如蔡家,整个河南的地界,没有不知道蔡家的。而且这种家族底蕴深厚,每年光培养出来进入仕途为官的读书人就有不少。
他们有底蕴而且人脉深厚,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,全国各地的官员出身寒门的非常少,更别提有一些出身不好,只能依附于士家大族的了。
能真正为皇帝所用的其实并不多。毕竟如果你不听这些士家大族的话,很容易就被其打压。就算有功绩,可升官依旧很难。
这么一来,平静了没几天的朝堂看起来又要打一场硬仗。
景帝年事已高,还要劳心这么多事情,身子骨能好得了才怪。
景帝大概也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年了,这两年的手段雷厉风行。
宋声还没够格去上早朝,不知道这几日的朝堂堪称是腥风血雨。
翰林院看上去一片平静。
然而里面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假象。
大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编修书籍的心思,而是时刻关注着朝堂的动向。
宋声他们整个办公房也一样,除了宋声和吴嘉辉,另外几个过一会儿就要出去一趟,佯装是去茅房,实际上是跟其他同僚碰面打听消息。
还有人怂恿宋声道:“宋大人,你跟刘公公关系好,要不今天有空过去打听一下?”
宋声一脸黑线,这人是哪里看出来他跟刘公公关系好了?
他放下手里的书,温声说道:“王大人,你这是哪里来的错觉?就算给我一百个胆子,我也不敢进宫去找刘公公啊。要不你去?”
王大人赶紧摇了摇头,他也不敢去。
翰林院的人之所以这么关心这次朝堂的动向,是因为他们感觉得出来,皇上可能要对这些士家进行一次大清洗了。
最明显的就是朝廷那一波官员,应该有不少都要倒霉。
这么一来空出来的官位就会更多了,而他们翰林院里头可是专门为朝廷培养输送人才的地方,现在还没有到五年一次的擢考,但只要活动好关系,也是能够升迁的。
最不济也能出了翰林院这个冷板凳,换个环境到别的地方试一试,没准就有新的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