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2章(1/2)

本来河南在中原一带,少有干旱洪涝,也算是个好地方。但蔡氏在当地一家独大,他想在当地某个知府的职位很难,但退而求其次,做个通判应该是不成问题的。

结果不知道为什么,连个通判也没捞着,反而被打发到了肃昌这么个偏远贫瘠的地方来。

官职倒是升得高,直接做到了知府。恐怕这其中也是有蔡氏的手笔,毕竟拿了人家的东西,事儿还是要给人家办的。

好地方是安排不上了,打发去个偏远地方,官职得高一些才好看。

梁文昌就在这里当知府又当了五六年,他本来考上进士年纪就不小了,当时将近四十岁。如今又做了十二年的官,今年差不多已经五十岁了。

后衙里,孙师爷恭敬的站着说着话:“大人,平安县的事儿闹这么大,新来的通判大人肯定已经把这事写折子递上去了。您看这……”

隔着一扇屏风,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后面的人正在榻上斜躺着,“高庸那个蠢货,没了就没了吧,省得把这脏水喷到我这里。你说的事儿我知道了,其他你不用管了,我心里有数。”

他说完这话就没再说了,旁边站着的孙师爷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大人,小人如今没法在平安县待了,如今通判大人一来,两人也不好再在府城呆着。您看,可否给小人安排个去处?”

宋声他们一行人进了城之后一路朝着府衙走去, 的确如前面带路的城门士兵所言,城南的确要比城北好上许多。

走过城北这一段路,城南的房子一排排的立着, 甚至有些人家的房子屋角还做了雕龙画凤的造型,寓意着多子多福, 龙凤呈祥。

越是靠近府衙附近, 这路段也就越平坦。不但铺的都是青石板,就连两侧的地面也都是用心打扫过的。

百姓们好奇的看着宋声他们的马车一路走过来,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是新任的通判大人来上任了,不禁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。

“咱们这地方又来了一个通判呐, 不知道这个通判咋样, 会不会也跟咱们知府大人一样啥事都不管啊?”

“嘘!你小声点, 说什么知府大人,小心被听见了!”

“咱们这里够穷的了, 这要是再来一个昏官, 日子岂不是更难过啊?”

肃昌府的知府不管事儿, 大家伙都心知肚明。但肃昌府的历任通判也没几个顶事儿的,有的是嫌这个地方太穷了,来了不到两年就动用关系调到其他地方去了。

这都算是好的,在宋声前面那一任通判,一边嫌这个地方穷,一边还趁着百姓们缴纳赋税时搜刮油水。

百姓们本来就够穷的了, 家里攒的家底儿, 都是多年省下来的口粮。却被通判手刮到了自己肚子里, 这谁能忍?

都说要钱不要命, 这事被揭发出来后,肃昌的百姓们闹得很大, 这才惊动了上面的官员,把通判给革职问罪了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