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的天,这次南域平盗,上头那位还是调的征北军,而且还给改了名头,叫做平南军了。”
“呵呵,欲盖弥彰呗,以为换个名,老百姓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吗?”
给狗皇帝上上眼药
林雪竹本是打算在她抵达京城之前,先让流言发酵一番。
趁着热度,她的到来,势必会引起百姓的关注。
而将流言的源头栽赃给文忠侯府,则是本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原则。
她并没指望,这次栽赃能动摇文忠侯和狗皇帝的姻亲和盟友关系。
但她始终相信一句话,只要锄头挥的好,没有墙角挖不倒。
一次挖不倒,就多挖几次,总会有挖倒的一天。
可她没想到的是,敌人的朋友,有时候也会变成自己的朋友。
比如,文忠侯的小儿子。
在她大肆传播流言,并打算栽赃嫁祸给文忠侯的时候,文忠侯的小儿子帮了她一把,主动把嫌疑往自己身上引。
当文忠侯发现苗头不对,又没抓到人的时候,就将这事上报给了皇帝。
为怕皇帝动怒,他故意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。
然而,当他缓慢地陈述完事实之后,皇帝却将一个茶杯摔在了他面前。
“皇上息怒!”文忠侯不明所以,连忙跪下了。
皇帝冷脸道:“文忠侯,你玩的好一手贼喊捉贼呀。”
“皇上,臣不明白。”文忠侯瑟瑟发抖。
皇帝把书案上的一个折子扔在了他面前,“你自己看。”
文忠侯展开看时,脸上疑惑的神色,逐渐变得慌乱。
“皇上,这是诬陷。”文忠侯的头重重磕在地上,只感觉天灵盖都发麻了。
皇帝冷笑,“诬陷?话是出自于你儿子之口,好多他的狐朋狗友都听见了,你还说这是诬陷?”
“皇上,犬子就算再胆大包天,也不敢乱说这种事啊!定是有人刻意引导,又妄加揣测,才有了这些说辞。”文忠侯极力辩解。
其实他说的八九不离十,只不过,上奏的折子不止这一封,其中不乏某些“狐朋狗友”的亲爹。
这些人听见自家儿子复述了文忠侯小儿子的话,生怕引火烧身,于是给皇帝递折子,主动认错,请求宽大处理。
因此,这些折子就分外地有说服力。
皇帝本就从庞公公口中,得知了京中流言四起的事,正心烦,文忠侯的小儿子就撞上来了。
这下,皇帝还哪管什么青红皂白,先逮着一个出气筒,泄了心头火气要紧。
本来他顾及文忠侯和皇后的颜面,打算小惩大诫,谁想文忠侯竟主动提起这件事。
皇帝心想:这老家伙连儿子都管不好,还跑出去抓什么说书先生。
说书先生再能胡编乱造,也不敢光明正大说,这就是当今圣上和襄王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