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(2/2)

&esp;&esp;她行事看似处处以“王妃旧例”为标榜,言语间充满对庆王妃的“追思”和“敬重”,但下达的指令却清晰明确,处理起繁杂事务来井井有条,甚至比缠绵病榻多年的王妃在时效率更高。

&esp;&esp;一些原本对这位“柳院长”心有疑虑的下人,看着她将王府打理得妥妥帖帖,那份排斥也渐渐变成了习惯性的服从。

&esp;&esp;周明珠冷眼旁观着这一切。她发现府里的下人对柳思琪的态度越来越恭敬,口称“柳院长”也愈发顺口。

&esp;&esp;府里的大小事务,似乎不知不觉间,都开始向柳思琪请示汇报。

&esp;&esp;她心中憋闷,想发作,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。

&esp;&esp;柳思琪确实是在帮忙,而且做得无可挑剔,甚至比她这个正牌郡主更像庆王府的当家人。母妃突然“病逝”的打击,内心的猜疑,让周明珠心力交瘁。

&esp;&esp;她本就不擅长这些庶务,如今更是提不起精神去管,母妃在这个时候去世,那自己的婚事岂不是又要往后拖?

&esp;&esp;周明珠越想越急,越想越气,身体每况愈下,倒是让下人们都以为她是因为庆王妃去世悲伤过度导致的。

&esp;&esp;这一天,柳思琪又来了,还带来了一盅据说是安神补气的燕窝羹。

&esp;&esp;“明珠,看你脸色还是不好,快把这羹喝了。看到你这般,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心疼。”柳思琪坐在周明珠身边,亲手将温热的羹汤递到她面前,语气温柔,眼中是毫不作伪的疼惜。

&esp;&esp;周明珠看着那盅羹,又看了看柳思琪眼中那份真切的心疼,连日来积压的疲惫,被皇伯父叫去写家书的委屈,以及对母妃突然去世的埋怨瞬间涌上心头。

&esp;&esp;她鼻子一酸,眼泪毫无征兆地掉了下来。

&esp;&esp;“柳姨……”她哽咽着,第一次没有推开递到面前的碗。

&esp;&esp;柳思琪顺势将她轻轻揽入怀中,像安抚受惊的小兽般拍着她的背:“好孩子,不哭。以后有柳姨在,王府就是你的家,柳姨会疼你,照顾你。别怕,一切都有柳姨在呢。”

&esp;&esp;温暖的怀抱,温柔的话语,如同最后一根稻草,压垮了周明珠心中那道脆弱的防线。

&esp;&esp;长久以来对庆王妃的依赖,失去依靠的惶恐,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看似可靠的替代。

&esp;&esp;她靠在柳思琪怀里,无声地啜泣着,心中那份对柳思琪的排斥,在这份“雪中送炭”的温情下,悄然瓦解,渐渐被一种依赖和接受所取代。

&esp;&esp;柳思琪感受着怀中少女身体的放松和依赖,嘴角勾起一抹极淡、却深不见底的弧度,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冷芒。

&esp;&esp;王府的女主人之位,她谋划了半生。如今,文静已死,明珠归心,这诺大的庆王府,终将成为她的囊中之物。

&esp;&esp;只等庆王爷,那个她曾经爱而不得、如今恨之入骨的男人……归来!

&esp;&esp;40

&esp;&esp;第40章 诊断

&esp;&esp;◎黄天泽的话,印证了这个时代的人,可能会发现她拥有的特殊能力(入v三更)◎

&esp;&esp;平安镇东头,黄府那扇紧闭了数日的朱漆大门,终于在一个晨露未晞的清晨,为赵铮和阮玲珑缓缓开启。

&esp;&esp;刘管家亲自站在门内,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:“后生,带着你家娘子随我来吧。老爷,在花厅等你们。”

&esp;&esp;赵铮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地,巨大的喜悦和紧张交织着。

&esp;&esp;他深吸一口气,用力握了握身旁阮玲珑的手。

&esp;&esp;阮玲珑回握了一下赵铮的手,这时才发现他的手心竟然已经微微出汗。

&esp;&esp;她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裙,头发也仔细梳理过,右脸上那褪去大半、只留下淡淡印记的黑斑无法遮掩,也无须遮掩。

&esp;&esp;两人跟在刘管家身后走进黄府,穿过一道垂花门,步入一处清雅的小院。

&esp;&esp;院中植有几株姿态古拙的松柏,一方小小的鱼池点缀其间,只见池水清澈见底,几尾锦鲤悠闲游弋。

&esp;&esp;黄府花厅不大,陈设简洁,却处处透着一种洗尽铅华的沉静与雅致。

&esp;&esp;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和墨香,让人宁静安心。

&esp;&esp;走进花厅,厅内主位上端坐着一位老者。抬头看去,只见他须发皆白,梳理得一丝不苟,面容清癯,眼神平静无波,如同深潭古井。

&esp;&esp;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深青色长袍,气质内敛,不怒自威。

&esp;&esp;老者正是前太医院院判,黄天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