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朱门 第62节(2/2)

&esp;&esp;像蓝氏那种,男人一死天就塌了,又想着再觅新枝,没男人活不下去连儿子都不要的,她不喜欢。

&esp;&esp;季安澜对平阳王妃的热情有些招架不住。

&esp;&esp;“您快别费心照应我,我这都用了好几块点心了,再吃只怕要撑坏在你家。叫外人知道,知王妃这般心善,倒要日日上门讨吃食。”

&esp;&esp;平阳王妃被她说得哈哈大笑。越发喜欢。

&esp;&esp;一旁的沈嬷嬷也跟着笑,“我就说您这样容易把人吓到。再把人吓跑了,看你怎么办。”

&esp;&esp;在一旁观季安澜行事,越看越满意。

&esp;&esp;是个好的。不是那种扭捏的。

&esp;&esp;平阳王妃连连笑着认错,“都是我的错。可不能把你放跑了。”

&esp;&esp;又叹口气,“我只想着你初次登门,不知如何招待。我这一生,就没女儿的命,也没孙女的命,不知该如何与年轻女孩打交道。若做得不对,还请季姑娘莫要见怪。”

&esp;&esp;听出她语气中带着遗憾,又思及她唯一的儿子早逝,一个人带大了唯一的孙子,季安澜心里起了些同情。

&esp;&esp;这也只是困在后宅的可怜女人罢了。

&esp;&esp;虽然身份高,但年轻时要与丈夫的女人争宠,年纪大了,争不过了,又要处处为孙子筹谋。

&esp;&esp;笑着说道:“那我与您不一样。我从小就在我外曾祖母身边长大。又常跟她去拜访留在陪都的老太太们,我跟老太太们相处是极多的。”

&esp;&esp;“哎哟,你这么一说,我又记起你那位外曾祖母了。那老太太真真是个能人,女中豪杰,难觅其一。”

&esp;&esp;一旁的沈嬷嬷也附和:“奴婢也记得呢。当年温家被夺爵,你外祖母又随你外祖父去了,一大家子就剩老太太带个小孙女。就是你母亲。”

&esp;&esp;“哎呦,当时谁都说温家要就此败了,哪里想到,那老太太不仅把你母亲嫁入平凉侯府,护住了你母亲,还护住了家业。”

&esp;&esp;“是啊,后来你母亲去世,她也没倒下。又把你们姐弟抚养成人。”

&esp;&esp;平阳王妃思及当年儿子去世,儿媳另嫁,当时自己一个人带小孙孙的艰难,跟老太太一比,都算不上什么。

&esp;&esp;对沈嬷嬷说道:“你知道的都是外头传的,我说她外曾祖母是女中豪杰,还另有缘故。”

&esp;&esp;沈嬷嬷果然大感兴趣,“王妃快说,奴婢想听。”

&esp;&esp;平阳王妃说起古……

&esp;&esp;“据说虞家家财可不少,可她偏偏看中山间一农夫,带着那许多嫁妆就嫁了过去。乱世中,又慧眼识珠,把自个男人推到白手起家的太祖面前,得了那偌大的从龙之功。”

&esp;&esp;沈嬷嬷连连感慨,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。”

&esp;&esp;“可不是。后来温家封了爵,人人巴结,上门攀亲的不知凡几,她却转头给儿子娶了一位贫家之女,据说是微末时订过亲的。人人都赞她有情有义。”

&esp;&esp;沈嬷嬷听了更是不住嘴地夸:“怪不得奴婢瞧着季姑娘这样好,原来是得了虞老太太的真传。”

&esp;&esp;“不敢不敢。嬷嬷夸得我都坐不住了,以后都不敢上门了。”

&esp;&esp;“可别,你不来,王妃可饶不了老奴。”

&esp;&esp;“让你胡说,吓着人。”平阳王妃也笑骂了一句。

&esp;&esp;沈嬷嬷便笑着问内情:“你外祖母真是微末时定下的?还是你外曾祖母怕麻烦才这样说的?”

&esp;&esp;季安澜便说道:“是真的。我外祖母当年是在家中未发迹时订下的,后来家里发迹得势,外曾祖母便说,再如何也不能做那等嫌贫爱富之人。”

&esp;&esp;平阳王妃不禁感慨:“多少人能做到你外曾祖母这样。世人多是逢高踩低的。”

&esp;&esp;就连她的婚事不也是吗。非是卫国公,太后不能得罪,实是得利太多,择其更优罢了。

&esp;&esp;越看季安澜越满意。

&esp;&esp;第80章 明里暗里

&esp;&esp;季安澜在平阳王府盘桓大半天。

&esp;&esp;平阳王妃与她攀谈闲聊下来,对她越发满意。不仅亲自领她逛平阳王府,问她喜好,又留她用午饭。

&esp;&esp;还叫人去喊赵魁回来。

&esp;&esp;赵魁与五皇子今日仍去了戏苑,看戏到半途,二人就顺着戏苑后门去了一处偏僻院子。

&esp;&esp;二人在一处宽大的校场看侍卫训练家丁。

&esp;&esp;“这批人的身手比上一批更好一些。”五皇子很满意。

&esp;&esp;赵魁点头,“都是各处搜罗来的。好些还是落榜武考生,文武皆通,方便五皇子以后使唤。”

&esp;&esp;“你办事我放心。”

&esp;&esp;“这都是明面上的,五皇子要不要再找暗卫来训练他们?好叫他们也学一些刺探、侦察传递之类的事情?”

&esp;&esp;五皇子沉思半晌,摇头,“动静太大。如今还不好惊动各处,如此就好。”

&esp;&esp;见赵魁一副不赞成的模样,笑着解释:“我不过为了自保,真要做那些,牵一发动全身,让人生疑不说,倒被动了。”

&esp;&esp;如今父皇执政已十八年,太子已逝,新太子未立,文武大臣不时就要上奏请封太子。

&esp;&esp;他并不想争那个位置,可别人却不这么看。以为他不争即为争。

&esp;&esp;身在局中,总要留个后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