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5章(2/2)

&esp;&esp;总不能强压着让人家卖粮。

&esp;&esp;随即,宋锦问道:“你那里还缺多少粮食?我手里还有一些。”

&esp;&esp;陶掌柜闻言双眼大亮,“公子说了越多越好,没有上限,必要的时候可以高价,这可都是救命的粮食啊。”

&esp;&esp;“行,我在淮安这边正好有个大粮仓,只不过里面新粮不多了,大多数都是陈粮。”

&esp;&esp;宋锦这话一出,让陶掌柜很是惊讶。

&esp;&esp;陶掌柜又问:“陈粮没关系,能吃就行。”

&esp;&esp;宋锦当即写了一封信,再盖上了宋氏族章,将信交到了陶掌柜手里,“你拿着这信去找淮安宋氏旁支的族长,他会带你去粮仓的,不过我希望你搬粮的时候,留下一成给宋家旁支应急。”

&esp;&esp;“夫人大义。”

&esp;&esp;陶掌柜兴奋又感激。

&esp;&esp;一个大粮仓得多少粮食,不用说了,绝对能解眼下燃眉之急,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。

&esp;&esp;在淮安设置的大粮仓,其实不是宋锦自己的布局,而是宋家早就有的,由嫡支出钱,旁支负责看守。

&esp;&esp;宋锦也是跟维安府的族人接触过后。

&esp;&esp;淮安旁支的族长告之的。

&esp;&esp;陶掌柜是真心敬重宋锦这个夫人,以前公子刚成亲那个时候,他对于秦老头很是怨怪,莫名其妙就决定了公子的婚配。

&esp;&esp;偏生他家公子为了隐藏身世,不得不接受了这桩婚事。

&esp;&esp;在陶掌柜眼里,宋锦是配不上秦驰的。

&esp;&esp;后来渐渐相处下来,陶掌柜渐渐对宋锦改观,事实上多少还是觉得秦驰委屈了,直到现在陶掌柜才算是认同宋锦。

&esp;&esp;一个时常能帮忙西北军的夫人,品格自是不用说,起码在大义上就胜过无数女子。

&esp;&esp;陶掌柜拿起信,离开之前深深向宋锦行了一礼,“陶某在这里替西北的将士,谢过夫人。”

&esp;&esp;“来这一套做什么?我也只仅是些许绵薄之力。”宋锦挥了挥手,示意他先去忙。

&esp;&esp;陶掌柜匆匆离去。

&esp;&esp;秦七同样深深向宋锦行礼,这才退到了屋外。

&esp;&esp;在太湖赈灾的时候,宋锦不是没有开过粮仓,那时候给秦驰的粮食,是按照平价由官府给银子的,并非无偿。

&esp;&esp;当时还只是一个中等的粮仓。

&esp;&esp;淮安府这里的是大粮仓,宋锦无偿就损了九成给西北军。此举在普通抬价的粮商当中,称得上是绝无仅有一员。

&esp;&esp;这事情解决了,已经是数日后。

&esp;&esp;宋锦带着儿女暗中起程去京师。

&esp;&esp;在他们离开了之后。

&esp;&esp;淮安传开了一则传言,让整个淮安府都震动了,据说西北战鼓雷动,烽火连天。

&esp;&esp;富甲一方的药材商人宋怀瑾,慷慨解囊,捐出数万石粮食以助军需。

&esp;&esp;消息一出,如同春风掠过荒野,瞬间点燃了淮安百姓的热情,议论纷纷,无不为“济方的东家宋怀瑾”的义举所感动。

&esp;&esp;百姓间知道“宋怀瑾”的人不算多,倒是知道“济方药铺”的存在。

&esp;&esp;济方药铺在淮安的名声本来就不错。

&esp;&esp;这下更是好了,连带在淮安的宋氏族人都得到了隐形的好处。

&esp;&esp;“宋东家真是菩萨心肠啊!”

&esp;&esp;“是啊,这般慷慨,怕是连神仙都要称赞!”

&esp;&esp;“西北将士保家为国,保护着我们一方的安宁,听说宋大善人是不让西北的将士饿着肚子去打仗。”

&esp;&esp;“呵,想一想最近城里的粮价,一天天的往上涨。这人怕对比,一比就给比到泥地里去了。”

&esp;&esp;“你说得太大声了,小心以后买不着粮。”

&esp;&esp;淮安府的茶楼酒肆无不在讨论此事。

&esp;&esp;宋锦捐赠行为。

&esp;&esp;后续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,好比淮安的粮商,这段时间他们都是闭门不出。

&esp;&esp;不然,人人戳你一句,你还有脸活吗?

&esp;&esp;有粮商为了面子,只能捐出一笔粮食。没有多久又有人跟风,这一人捐出一笔,那加起来数目也是相当可观。

&esp;&esp;而这些人捐赠是直接送去府衙。

&esp;&esp;本来流言刚起来,知府尚不知原因,后来让人去查明,消息是从顺安商行那里传出,是一些去搬运粮食的工人传开的。

&esp;&esp;事实证明,济方的东家,确实是捐出了数万石的粮食,还托顺安商行运去西北军。

&esp;&esp;知府大人便找上了陶掌柜。

&esp;&esp;秦驰曾经说过,让陶掌柜不惜代价,尽快将粮食运往西北。

&esp;&esp;说来还是陶掌柜会做人。

&esp;&esp;在淮安府的知府找上门的时候,陶掌柜便以礼相待,商谈过后便是一拍即合。

&esp;&esp;顺安商行来运输粮食,由知府来带头处理捐赠一事。这种可以捡到好名声,又能增添政绩的机会,知府没道理不应允。

&esp;&esp; 或推荐给朋友哦~拜托啦 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