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“我就是看不惯他们见人下菜碟儿!于禄还拿皇后的名头来压我,拿我当傻子吗?”

&esp;&esp;“娘娘也不怪殿下生气,那张妈和于禄如今打成帮连成伙的,那于禄赶着张妈一口一个老姐姐,”夏嬷嬷在一旁说,“还有那个温鸣谦,她们可是把于禄给哄住了。”

&esp;&esp;一句话提醒了惠妃,他们会不会利用于禄达到那不可告人的目的?

&esp;&esp;第333章 帝祈雨

&esp;&esp;因为天旱无雨,京畿大有荒旱之势。

&esp;&esp;皇上也为此忧心,与朝中众大臣商议过了,决定去京郊的水龙庙祈雨。

&esp;&esp;“陛下,去水龙庙祈雨之事,臣妾理应同去。”

&esp;&esp;这日皇上来到皇后宫中用膳,皇后知道了前朝的消息,便如此开口。

&esp;&esp;皇上正在喝茶,听了皇后的话,没有急着回答。

&esp;&esp;啜了两口茶之后方才说:“如今天气太热,你一向最怕热的,还是不要去了。”

&esp;&esp;“这……这怎么成呢?虽然陛下体谅臣妾,可臣妾既为一国之母,也理应尽自己的责任。”

&esp;&esp;皇后本心当然是不愿去的,求雨的仪式繁琐冗杂,况且天气热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
&esp;&esp;在宫里又是水幕又是冰镇,尚且还让她觉得难熬,更何况是到郊外去。

&esp;&esp;一群人在太阳底下又跪又拜又做法事,又是燃香,又是烧纸,只要一想她就忍不住胆寒心颤。

&esp;&esp;可话说回来,她实在是不能表示出半点儿不愿,那样的话就太不成体统了。

&esp;&esp;“朕当然知道你为国忧心,不过实在担心你的身体。朕与礼部的几位官员商议过了,只要朕亲自前去,提前斋戒,连祷三天,也是合乎礼制的。”皇上的语气很是关切,“因此也不必累你前去,万一你因此病了,又是何苦?”

&esp;&esp;“陛下对臣妾真是体贴,让臣妾又是感激,又是惭愧。”皇后眼圈微红。

&esp;&esp;皇上的话让她心头一热,这表明皇上还像以前那样关心体贴自己。但难过的是自己娘家不比当初,否则自己也不会为这句话就感动莫名。

&esp;&esp;“你我是少年夫妻,相伴至今已逾二十载。就算身为帝后,可一样也有寻常夫妻的相伴相知。近年来你的身体越发不好,朕忙于前朝不能顾你太多。祭祀的事,能替你便替你了。其他不能替的,也实属无可奈何。”

&esp;&esp;“陛下对臣妾的心,臣妾明白。只是陛下到郊外去连祭三天,可要千万当心。”

&esp;&esp;“没什么事,这三天朕就住在那里,免得来回出行惊扰百姓,也省去许多麻烦。”

&esp;&esp;“皇上要住在那里,饮食起居可要当心。别的还罢了,这些天的饮馔尤其要紧。依臣妾想着就让张妈随行吧,这些日子陛下的三餐都是她在打理,甚合圣意,又何况她也调理得好素斋,倒比宫里现有的那些厨子强。”

&esp;&esp;“皇后既然如此说,那就叫她跟着去吧。”皇上没有拒绝。

&esp;&esp;“来个人去告诉张妈,让她从今日起就不要再碰荤腥了,后日随陛下出宫,叫她提前好生准备着。”皇后立刻吩咐。

&esp;&esp;两日后,皇上带着一应的大臣随从,浩浩荡荡往京郊的水龙庙去了。

&esp;&esp;出发的时候天还未亮,到了那里按照定好的时辰首祭。

&esp;&esp;祭祀到一半儿的时候,天就已经很热了。

&esp;&esp;这些日子天上一丝云彩都没有,众人在烈日之下,其苦难当。

&esp;&esp;张妈负责皇上的三餐,提前就准备下了消暑去火的饮食。

&esp;&esp;这天晚上,皇上批阅奏折到半夜,命人把张妈叫过去。

&esp;&esp;人都以为皇上饿了,要吃宵夜。

&esp;&esp;张妈则命人搬了小炉子和铜锅,还有过水用的铜盆。

&esp;&esp;“陛下想必是饿了,老奴给您做些凉水面鱼可好?用酸瓜齑调味,最是清凉爽口。”张妈进了门不待皇上吩咐就说。

&esp;&esp;“这东西听着不错,你做吧。”皇上放下御笔,让一旁服侍的人退出去。

&esp;&esp;面鱼所用的面是张妈提前就配好的,把精面粉、藕粉和米粉按照既定的比例混合,加水调和之后放在阴凉处半日左右,面糊会变得微微发酸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