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7章(2/2)

&esp;&esp;“真的是,让人没有办法,不讨厌;让人没有办法,容许你继续活着!”

&esp;&esp;东陵皇帝当然知道,凭九皇叔领兵的才能,重用九皇叔,让那九皇叔为他征战沙场,拿下其他三国,一统四国,才是一个英明的帝王,应该做的事。

&esp;&esp;可是!

&esp;&esp;他不愿意!

&esp;&esp;也不敢。

&esp;&esp;九皇叔此人很好,也很有才,很有本事。

&esp;&esp;给他兵马,给他足够的时间,凭九皇叔的本事,一统四国指日可待。

&esp;&esp;可九皇叔此人,也不是一个,会屈居人下的人。

&esp;&esp;到时候,九皇叔带兵统一了四国,功劳震天,他这个皇帝要怎么办?

&esp;&esp;九皇叔也姓萧……

&esp;&esp;到时候,哪怕是九皇叔,没有抢他皇位的意思,九皇叔手下的兵马,乃至朝臣,也会逼他这个皇帝退位,把皇位让给九皇叔。

&esp;&esp;是,重用九皇叔,有很大的机会,让东陵一统四国,成为万皇之皇,可那个皇帝要不是他,不是他的后人……

&esp;&esp;九皇叔一统四国,对他有什么好处呢?

&esp;&esp;他身为东陵的皇帝,若坐不稳这个皇位,皇位被九皇叔抢了去,不仅仅是他,就是他的子孙后代,也不会有好下场。

&esp;&esp;把他与他的后人全部圈禁、荣养起来,这就是九皇叔的仁慈了。

&esp;&esp;他堂堂帝王,又怎么甘心,自己和后人,被人当猪一样养着。

&esp;&esp;是以……

&esp;&esp;哪怕九皇叔,能给东陵带来再多的好处,他也不会容许九皇叔活着。

&esp;&esp;九皇叔给东陵带来的这些好处,都不能为他所用,甚至会把他逼上陌路。

&esp;&esp;“萧天寒……这一次,你必须死!”皇上看着手中的纸条,手指一转,将纸条握在手心,紧紧捏紧,仿佛要吃人一般。

&esp;&esp;东陵的皇帝收到九皇叔的回复后,第一时间把消息,透露给了北庆、南越与西楚的皇帝。

&esp;&esp;当然,东陵的皇帝,只是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,旁的他什么也不会说、不会做。

&esp;&esp;就如同上一次,他们四国皇帝联手暗算九皇叔一样。

&esp;&esp;不需要任何交流,也不需要任何合作,在对付九皇叔这件事上,他们自有默契。

&esp;&esp;北庆、南越和西楚的皇帝,在九皇叔抵达京城前,就收到了消息。

&esp;&esp;南越与北庆还好。

&esp;&esp;南越虽有越凌云,这个前朝皇子在,但越凌云引九皇叔的兵马入城,引起了南越上下的不满。

&esp;&esp;原本弑君篡位的南越皇帝,一跃成了南越的正统,得到了臣民的拥护。

&esp;&esp;虽说越凌云领的兵马,还在不断攻打南越的城池,但南越皇帝的统治却是越发的稳定。

&esp;&esp;前线打仗,自有将士们冲锋陷阵,后方也有朝臣准备粮草,不需要南越皇帝花费太多的精力,也就让他有足够的时间,去想怎么弄死九皇叔了。

&esp;&esp;北庆那边稍稍一些乱。

&esp;&esp;文人造反虽是十年不成,但文人擅辩,能蛊惑……不是,是摆事实讲道理,说动人心。

&esp;&esp;迟迟不见北庆皇帝有动作,哪怕是大量文人远离故土,也无法让北庆皇帝站出来,为北庆的文人向西楚施压后,北庆的文人改了抗议的策略。

&esp;&esp;他们成群,开始在各大城池、在边境驻军处,大肆宣扬北庆皇帝的“暴行”,煽动……不是,是引导百姓与将士,认知正确的道理,反抗北庆皇帝。

&esp;&esp;以至于好几个地方,都出现了百姓揭竿而起,将士避不应战的起义、内乱。

&esp;&esp;北庆皇帝收到消息的时候,差点没气得吐血:“一定是九皇叔那个混蛋!”

&esp;&esp;虽然没有证据,但北庆皇帝越想,越觉得有自己的猜测是对的!

&esp;&esp;“除了他,没有人有这个胆子,敢挑动百姓起义!”

&esp;&esp;最主要,其他人挑动百姓起义,也没有任何好处。

&esp;&esp;要知道,北庆的兵权,尽在他这个皇帝手中。

&esp;&esp;那些起义的百姓,遇到正规军,根本没有一战之力。

&esp;&esp;“可恶!”北庆皇帝重重一把龙椅扶手,怒道:“朕要杀了他们!”

&esp;&esp;一群庶民,焉敢触虎须!

&esp;&esp;“陛下,请您……三思。”北庆的文臣,这段时间都劝了,已经懒得劝了。

&esp;&esp;劝,也不会有用。

&esp;&esp;这段时间,大殿上撞死了五个死谏的大臣,他们的皇帝依旧无动于衷。

&esp;&esp;该说的、要说的道理和风险,他们都跟陛下说了,再说也就是那些话了。

&esp;&esp;先不说他们陛下不爱听那些话,就是他们也不愿意,反反复复、车轱辘一样来回的,说着同样的话。

&esp;&esp;要知道,他们劝谏陛下,是要配上情绪的。

&esp;&esp;光说话就要人命,再佐以情绪……

&esp;&esp;他们年纪大了,吃不消了。

&esp;&esp;“陛下,请您三思。”北庆的文臣,齐齐跪下,所有劝解的话,均化为一句三思。

&esp;&esp;“朕要平乱,哪怕爱卿愿为朕一战!”北庆皇帝连看都不看一眼,跪成一片的文臣,目光扫向站在右侧的武将,一脸冷傲地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