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81节(2/2)

&esp;&esp;朱元璋也有些犹豫了,换成他自己,哪管什么改不改的。

&esp;&esp;那么多丹书铁券,老子说收回就收回了,更何况是一道圣旨。

&esp;&esp;敢在老子头上动土,今天说啥都要灭了你九族。

&esp;&esp;然而,现在朱标是皇帝。

&esp;&esp;而且是他刚刚登基颁布的大赦天下诏书,意义完全不一样。

&esp;&esp;自己当爹的,也要尊重一下孩子啊。

&esp;&esp;更何况,今天自己强逼着朱标改变旨意,明天恐怕就会有流言传出。

&esp;&esp;什么太上皇人退权不退。

&esp;&esp;新皇威严何在?

&esp;&esp;朱标自然也能看出父亲的犹豫,心中很是感动。

&esp;&esp;这是真亲爹啊,处处为儿子着想。

&esp;&esp;爹能做到这一步,那我这个做儿子的又岂能让他失望?

&esp;&esp;想到这里,他表情严肃的道:“已经颁布的旨意无需追回,只需补发一道即可。”

&esp;&esp;“只赦免九月一日之前的罪犯,九月一日以后的罪犯,皆不得赦免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脸上浮出欣慰的表情,儿子还是那个儿子,没变。

&esp;&esp;“好好好,标儿这个法子好,就这么办了。”

&esp;&esp;马太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也只能点头说道:“如此也好。”

&esp;&esp;“上一道旨意才刚刚发出,应该还没有传出多远。”

&esp;&esp;“让使者带着新旨意,快马加鞭追上,两道旨意一起颁发。”

&esp;&esp;之后,朱标叫来蒋瓛,将稽查司的那一封密奏交给他。

&esp;&esp;从头到尾就直说了一个字:“查。”

&esp;&esp;蒋瓛却从这个字里听出了森寒的杀意,亲自带着锦衣卫精锐前往事发地。

&esp;&esp;新皇登基,正常来说他这个特务头子是定然要被换的。

&esp;&esp;甚至整个锦衣卫都要大换血。

&esp;&esp;如此就会带来动荡,使得锦衣卫短时间没有战斗力。

&esp;&esp;父子共用一套班子的好处,再次体现了出来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对蒋瓛满意,朱标也同样满意,所以并没有替换的打算。

&esp;&esp;锦衣卫依然是那个锦衣卫。

&esp;&esp;不过即便如此,对于蒋瓛来说,新皇登基他必须要表忠心。

&esp;&esp;所以,这件事情必须要办好,办的让新皇满意。

&esp;&esp;在出发之前,他还先将礼部的一名李姓主事给下了诏狱。
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
&esp;&esp;陈景恪得知此事,也是非常的愤怒。

&esp;&esp;以前他只在史书上看到过类似的事情,没想到竟然真实的发生了。

&esp;&esp;这种人渣,如何处罚都不为过。

&esp;&esp;对于朱标的处理方法,他也觉得没什么问题,至少他想不出更好的处理办法。

&esp;&esp;不过他还是找出了一个漏洞:“应立即将所有卷宗封存,以免有人修改日期,逃避罪责。”

&esp;&esp;朱标一听也深以为然,立即下令给大理寺和刑部,将所有卷宗封存。

&esp;&esp;同时还命锦衣卫、税务稽查司等机构集体出动,重点排查九月一日之后的犯罪情况。

&esp;&esp;看看到底有多少人,敢趁大赦天下的机会,故意行不法之事。

&esp;&esp;群臣对于皇帝的补充圣旨,自然是充满了意见的。

&esp;&esp;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?

&esp;&esp;皇帝金口玉言,岂能轻改?以后信誉何在?

&esp;&esp;再说了,大赦天下既是为了体现新皇的仁慈,也是为了讨个吉利。

&esp;&esp;九月一日之后的不赦免,这个彩头不就没了吗?

&esp;&esp;至于是不是有人故意趁这个机会作恶,影响并不大吗。

&esp;&esp;何必为了那些小人物,破坏了祥瑞之气。

&esp;&esp;然而,朱标却铁了心要这么做,并且下令再敢言此事者重罚。

&esp;&esp;群臣这才忧心忡忡的闭上了嘴巴。

&esp;&esp;他们真的就在意一道旨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