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135节(2/2)

&esp;&esp;节度使的幕府是主帅的,李瑄是幕府中的一员。

&esp;&esp;李瑄的陇右群牧使有僚属,但陇右群牧使的府衙在西平郡南部的安乡郡。

&esp;&esp;那里有非常肥沃的草原(今甘南草原),且因地势原因,远离唐、吐蕃争端之地,所以牧监一个接一个地向东延伸。

&esp;&esp;待李瑄在节度副使正式上任后,就会立刻去视察诸马监。

&esp;&esp;有陇右群牧副使主持日常事务,不会出现大问题。

&esp;&esp;李瑄与田云平过桥,入湟水城。

&esp;&esp;同样是边塞重镇,同样是节度使治所。然不论是城池规模,还是繁华程度,湟水城远不能和朔方的回乐城相比较。

&esp;&esp;能看出来,湟水城几无商人足迹。

&esp;&esp;城中的摊贩,卖一些寻常东西。街道上的店铺,看起来有一种乡野土店的感觉。

&esp;&esp;“将军,在和吐蕃赤岭互市的时候,湟水城多有商人驻足。现在确实有些冷清,汉、胡也不过两千四百户。”

&esp;&esp;一路上,田云平向李瑄解释。

&esp;&esp;河西走廊的商道不经过湟水,所以在和吐蕃决裂后,湟水城只是一个大型军城。

&esp;&esp;李瑄又询问田云平吐蕃在青海、九曲一带,具体的兵力布防、石堡城的兵力、以及吐蕃有哪些名将,猛将。

&esp;&esp;他还得知吐蕃也在九曲屯田种地。

&esp;&esp;和草原部落不同,吐蕃是农牧为主的国家,他们学习大唐很多东西,也建筑坚固城池。

&esp;&esp;说话间,李瑄来到城内西北处陇右节度使府衙。

&esp;&esp;第105章 角力,吐蕃麦庄

&esp;&esp;陇右节度使府衙。

&esp;&esp;“七郎能来我陇右军,当如虎添翼。”

&esp;&esp;皇甫惟明亲自在门口迎接李瑄,一见李瑄就开口说道。

&esp;&esp;今年五十多岁的皇甫惟明,身材适中,头发黑白参半,精神矍铄。

&esp;&esp;他出自著名的安定皇甫氏,和许多汉将一样,皇甫惟明虽年轻时从过军,但是以门荫入仕,当个禁军郎将。十几年的文官生涯后,皇甫惟明才转为武将。

&esp;&esp;如果没有不久前的石堡城大败,皇甫惟明绝对能威震河陇。

&esp;&esp;那一场急功近利的败绩,让皇甫惟明不论在陇右十二郡,还是在军中,威望都有所减弱。

&esp;&esp;“拜见皇甫帅!”

&esp;&esp;李瑄向皇甫惟明微微一拜。

&esp;&esp;“你我之间,何必用这种礼节。”

&esp;&esp;皇甫惟明将李瑄扶正,道:“快随我入府衙。”

&esp;&esp;看起来对李瑄很亲密的样子。

&esp;&esp;之前面对陇右群牧使,都是平等相交。皇甫惟明也明白这个职位的用意。

&esp;&esp;李瑄的亲卫被带到另一处就食、歇息。

&esp;&esp;府衙的侧厅,皇甫惟明单独宴李瑄,为李瑄接风洗尘。

&esp;&esp;很简单的两张矮桌对摆,上面放着酒壶、蔬菜、烤肉。

&esp;&esp;皇甫惟明屏退左右,不需要侍奉,想与李瑄尽欢宴。也是为了谈论一些私密的话。

&esp;&esp;“右相弄权,朝野皆不服从。幸得左相力挽狂澜,压制住右相的嚣张气焰,吏治为之一清。我对左相如高山仰止,钦佩之至。”

&esp;&esp;皇甫惟明一上来就表达对李适之的景仰之情。

&esp;&esp;在儿子面前夸赞其父亲,意味深长。

&esp;&esp;“皇甫帅镇守陇右三年,多次击败吐蕃的来袭,劳苦功高,我也一直敬佩皇甫帅。”

&esp;&esp;李瑄也反过来赞叹一句。

&esp;&esp;他知道皇甫惟明是真敢硬刚李林甫。

&esp;&esp;历史上皇甫惟明直接状告李林甫专权,劝说李隆基罢相李林甫的宰相职位。

&esp;&esp;但李林甫专权是李隆基赋予的,怎么可能被罢免?

&esp;&esp;李瑄与皇甫惟明接着聊一些浅显话题,更多的是套套近乎,讲述平常。

&esp;&esp;两人都避开不提王忠嗣的事情。

&esp;&esp;当初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与王忠嗣起冲突,然后皇甫惟明诬告王忠嗣,使其被贬。

&esp;&esp;现王忠嗣威震天下,每每想到这件事,皇甫惟明都悔不当初。

&esp;&esp;“七郎,这酒如何啊!”

&esp;&esp;皇甫惟明与李瑄连饮好几杯后,向李瑄问道。

&esp;&esp;“好酒,堪比皇宫宴会上的美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