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当晚,李隆基起驾回兴庆宫,并宣布举行自华清宫回来后的第一次朝会。
&esp;&esp;朝会上,几乎成为宰相杨国忠的一言堂。
&esp;&esp;左相陈希烈唯唯诺诺,一切都以杨国忠马首是瞻,不论什么文书,只要是杨国忠发令,他闷头签字即可。
&esp;&esp;享受属于宰相的功名利禄,不顾天下苍生。
&esp;&esp;文武百官,能晋级的只有一种,就是巴结杨氏的人。
&esp;&esp;说庙堂之上,朽木为官;殿陛之间,禽兽食禄,毫不为过。
&esp;&esp;李隆基坐在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宝座上,却没有往日的精气神。
&esp;&esp;今日朝会,李隆基最想听的就是大臣们躬身一句句的道贺,赞叹圣人的文治武功。
&esp;&esp;杨国忠早给李隆基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&esp;&esp;“陛下神文圣武,文治之盛,尧舜都远远不及您!今四海升平,万民敬仰。兴庠序以育贤才,修典章而明法度,仁德布于天下,实乃千古圣君。陛下之武功,更是威震八方,平外患而定边疆,保我朝之安宁,功高盖世,臣等心悦诚服,恭祝陛下万岁千秋。”
&esp;&esp;鲜于仲通第一个出列向李隆基恭维。
&esp;&esp;他明明打了一个败仗,却被杨国忠言为小胜,现在任武部侍郎。
&esp;&esp;在杨国忠的支持下,鲜于仲通明目张胆剥夺高仙芝的权力。
&esp;&esp;高仙芝一个武将,玩不过杨国忠,只能郁郁寡欢。
&esp;&esp;“陛下文以安邦,诗词歌赋,才情非凡。政通人和,百业俱兴。武以定国,铁骑所至,敌军胆寒。陛下之文治武功,如日月之辉,照耀我朝,臣等深感荣幸,愿陛下江山永固,福寿绵长。”
&esp;&esp;中书舍人窦华起身接着恭维道。
&esp;&esp;“陛下乃千古英主,文治璀璨。广开言路,纳谏如流。国家繁荣,百姓富足。武功赫赫,战无不胜。陛下之功绩,必将永载史册,臣等敬服不已……”
&esp;&esp;侍御史郑昂紧接着出列,作为御史台的官吏,也不管李隆基做没做到,尽是美言。
&esp;&esp;出列的文武大臣,不再是议论国家大事,而是吹捧李隆基。
&esp;&esp;哪怕是杨国忠任命的左右拾遗,左右补阙,禀告的不是皇帝的过失,排着队赞扬皇帝的功绩。
&esp;&esp;昔日隋炀帝因不听劝谏而亡,太宗皇帝从谏如流,发生的时间还没有多久。
&esp;&esp;李隆基却已经忘了,他不知道自己要做隋炀帝,还是太宗皇帝。
&esp;&esp;那些有良知的官吏,只能闭上嘴巴。但凡有任何忤逆,都会被赶出兴庆殿。
&esp;&esp;再强硬的证据,也比不上杨国忠的一句花言巧语。
&esp;&esp;“尔等之心,朕已知晓!国家有今日的强大,离不开诸臣的努力和在外征战的将士,特别是天水王,将大唐铁骑,驰骋于里海,使那西胡人,不得不献上价值二十万匹丝绸的金银珠宝求和。”
&esp;&esp;“此西征之战,天水王居功至伟,超越卫国公、英国公的功绩,朕决定为天水王加实封一千五百户,现天水王实封三千户。”
&esp;&esp;“另赏赐天水王钱十万贯,黄金三千两,彩锻一千匹,绛绣一千匹、蜀锦一千匹,金器二百件,玉器二百件。宫廷乐师五十人,教坊歌姬美女百人。”
&esp;&esp;“另选在胜业坊修建大宅一座,为新的天水王府。一定要比禄山的宅院更壮丽,国家富庶,不要爱惜财力。城外上好的果园,挑选两处奖赏给天水王。”
&esp;&esp;“封天水王次子为太中大夫,封长女为金城郡主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听完恭维的话后,宣布对李瑄的奖励。
&esp;&esp;李瑄的散官、勋、爵、职事官,不是一品,就是二品,已经到达能给的顶峰。
&esp;&esp;所以李隆基拿加实封,以及封赏子女。
&esp;&esp;这是要告诉李瑄,如果能立下不朽的功绩,能成为真正的万户侯。
&esp;&esp;文武百官被圣人的阔绰惊到,皇子公主,连实封一千户都没几个。
&esp;&esp;对大臣来说,实封一百户,都属于可遇不可求。
&esp;&esp;李瑄实封三千户,是大唐自开国以来臣子第一人。
&esp;&esp;而且李瑄的次子和长女不过两三岁,就再次被封。
&esp;&esp;特别是长女,封为郡主。是皇太子女儿的待遇。
&esp;&esp;宗室血脉较远的女子,虽不乏封为公主的例子,但都是和亲的时候。
&esp;&esp;另外,圣人对李瑄的赏赐有些夸张,一辈子都难以花完。
&esp;&esp;宫廷乐师,教坊美女,真要似神仙了。
&esp;&esp;李隆基的后宫和教坊,在籍的女子数以万计。为天水王的封赏,一定是挑选貌美的。
&esp;&esp;“陛下圣明!”
&esp;&esp;杨国忠不得不起身应道,引导群臣。
&esp;&esp;他心中嫉妒,贵为首席宰相,都没见过这样的赏赐。
&esp;&esp;大臣们只能随着杨国忠赞叹李隆基。
&esp;&esp;“右相,令工匠迅速将勋章制好,赏赐安西军、北庭军、以及安西诸部、诸胡部军功丝绸三十万匹。赏钱一百万贯,由天水王封赏诸军。两京府库抽调绢钱,迅速向安西转运。”
&esp;&esp;李隆基再次向杨国忠吩咐道。
&esp;&esp;他想安西北庭士卒养精蓄锐后,继续西征,就必须给予丰厚赏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