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天将军 第834节(1/2)

<dt css="rd">

&esp;&esp;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这是我的时代,太宗皇帝有过错,谁又不会去称颂贞观大治呢?所谓因果循环,不过是千百年后权谋者的借口。我创造千古盛世,足以抹平一切。往前几千年,哪有李瑄这样的人?圣人即位的时候,年纪比我现在还长。我的未来,远比开元盛世伟大。而圣人所犯下的错误,就是我的教训……”

&esp;&esp;“我身上流淌的是太宗皇帝的血脉,李氏的复兴,也有我的责任;大唐的强大,是万民的功劳。今我拜圣人为义父,圣人立我为太子,结束自己的时代,不失去富贵。”

&esp;&esp;“我言尽于此,否则圣人追悔莫及!”

&esp;&esp;说完这句话,李瑄离开南熏殿。

&esp;&esp;李瑄不强求李隆基立刻同意。

&esp;&esp;给他时间考虑!

&esp;&esp;李隆基颓废无比,斜躺在榻上。照道理无论如何,也改变不了他的权势,但内心总是被不甘心充斥。

&esp;&esp;他后悔啊!

&esp;&esp;当初怎么会看中李瑄这个白眼狼。

&esp;&esp;他是什么时候,倚重李瑄的?

&esp;&esp;犹记得天宝二年的时候,李瑄初次入宫,那时李瑄还是一届白身的少年。

&esp;&esp;初次见面,李瑄就把他的诗文念给他听。

&esp;&esp;“圣人在赠送司马承祯的诗中有写到‘宝照含天地,神剑合阴阳’,气动山河,是臣最爱;在对雪中有诗‘北风吹同云,同云飞白雪’让臣心生向往;在端午诗中‘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’,对大臣们的谆谆教诲,臣亦谨记;还有您为名曲《好时光》填词,‘眉黛不须张敞画,天教入鬓长’,温婉细腻,意味深长,让臣受益匪浅,以后一定会效仿圣人,为教坊名曲填词……”

&esp;&esp;那一幕慕,在李隆基脑海中回响。

&esp;&esp;谁能想到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少年,说出这么迎奉的话,以至于李隆基以为李瑄真心崇拜他的诗词。

&esp;&esp;而李瑄又显露出才华,显露出箭术与武功。

&esp;&esp;让李隆基自以为发掘出一个人才。

&esp;&esp;现在这个“人才”正明目张胆地向他逼宫。

&esp;&esp;“骗子……盗贼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哗啦……”

&esp;&esp;李隆基气愤之下,将玉案上的果盘、酒杯全部推在地上。

&esp;&esp;“圣人……”

&esp;&esp;高力士立刻前来安慰李隆基,生怕李隆基一怒之下,气坏身子。

&esp;&esp;“力士,这兴庆宫怎么和冷宫一样啊,朕只剩下你了。”

&esp;&esp;李隆基抱住高力士嚎啕大哭,悔不当初。

&esp;&esp;他只是后悔提拔李瑄和安禄山,没有去后悔自开元后期以来所犯下的错误。

&esp;&esp;他没有意识到李瑄是扶大厦将倾者。

&esp;&esp;只要李瑄足够伟大,开元盛世依旧是李隆基辉煌的政绩。

&esp;&esp;“力士,我不会立李瑄为太子,绝不!”

&esp;&esp;李隆基拍着高力士的背说道。

&esp;&esp;“大臣已经不听圣人的命令,即便您不同意,又有什么办法呢?”

&esp;&esp;高力士劝说李隆基向李瑄妥协。

&esp;&esp;他是明白人,此时圣人再无一点机会。

&esp;&esp;越是挣扎,受到伤害的概率就越大。

&esp;&esp;权力大事,把李瑄逼急了,什么事都做的出来。

&esp;&esp;像长城公、安乐公那样寿终正寝,也不失为一个选择。

&esp;&esp;“李瑄的最终目的是皇位!朕是什么?”

&esp;&esp;李瑄此时提出要当太子,不过是为当皇帝的跳板。

&esp;&esp;今日为太子,明日就能让他禅位。

&esp;&esp;“李七郎在行宫杀死鱼朝恩,已代表他不择手段。古往今来,不少皇帝的死于暴毙,更何况圣人年纪这么大了。”

&esp;&esp;没有办法,高力士只能拿出李瑄要大开杀戒来劝说。

&esp;&esp;他知道圣人最怕死。

&esp;&esp;有的时候只是表面上硬气,一旦刀剑加身,圣人就会以保住性命为主。

&esp;&esp;李隆基一听李瑄会杀他,心中畏惧,他刚才只是怒话。

&esp;&esp;现在一闭眼,李隆基就想到鱼朝恩身首异处的场面。

&esp;&esp;他以后绝对不会再居住在南熏殿!

&esp;&esp;“确定时间,收李瑄为义子,立他为太子。不要逼怒李瑄。”

&esp;&esp;高力士见李隆基略有想开,劝说他早做决断。

&esp;&esp;“等见到列祖列宗,一定让他们为我讨回公道。”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